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 上海快三开奖查询结果 > 新闻动态 >
原标题:拜石、寻石、读石、刻石,孜孜不倦七十载(引题)
施宝霖:爱石如命的“石知己”(主题)
福州晚报记者 刘磊 石美祥
他是雕刻家,50年前就参与创作开寿山石雕题材先河的大型革命历史组雕《长征组雕》,并独立创作七件作品中的两件;他是篆刻家,40多年前就在故宫现场篆刻,并出版新中国第一部印钮论述专著《印钮艺术》;他是寿山石文化推广者,出版多部寿山石专著……他就是拜石、寻石、读石、刻石70载,爱石如命的艺术家施宝霖。近日,记者采访了他。
技承东西的雕刻家
施宝霖号“石知己”,1940年出生于闽侯,自幼喜爱绘画,15岁时篆刻了人生第一枚印章,自此与寿山石结下不解之缘。
1962年,施宝霖毕业于福州市工艺美术学校,先后师从寿山石雕大师陈敬祥、林寿煁等。他技艺承袭东西两派,善用各种石材,主张“不以石称奇,而以艺取胜”。
他的人物题材作品以大写意手法彰显奔放简洁风格,重点着力人物头部刻画,主题突出,生动别致;俏色草虫构思巧妙,甲虫自在安逸,蟹虾藏猛敛威;古兽等传统题材圆雕,法古而不媚俗,浑朴典雅;山水题材雕刻融画入雕,追求山林野趣,注重诗情画意,开创“虽由人刻,宛如天成,天人合一”的新境界,形成雄伟挺拔、清新壮美的山水雕刻风格。
他的寿山石雕作品《海鲜盘》获得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创作奖,《护稼》被北京炎黄艺术馆收藏。他还开创了由树根与石头相结合的根石雕艺术,被誉为石雕艺术界难得一见的奇才。
1975年,《长征组雕》开寿山石雕表现革命历史题材先河,由林寿煁、郭功森、林发述、林元康、林廷良、施宝霖等6人分别创作和雕刻。其中,年龄最小的施宝霖负责了7件作品中的《突破腊子口》《过草地》2件作品。该组雕把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,雕工精湛、气势磅礴,轰动全国工艺美术行业,获中央、省市有关领导高度认可。组雕由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,其中6件现陈列在国防大楼贵宾厅。
融画入艺的篆刻家
施宝霖先后拜在潘主兰、黄胄、郑乃珖、陈子奋、龚礼逸等名家门下,精研书法、绘画、治印等艺术,尤其擅长篆刻,其刀法匠心独运、清峻秀逸,作品曾参加国际大展并被收入《中国印谱》。
他还擅长各种技法与各种题材的钮饰,印钮艺术加上石质上佳、钮饰精彩、篆刻美妙,饮誉海内外。1983年7月,他应邀在故宫博物院皇极殿现场演示篆刻。
施宝霖在拓宽创作思路、丰富雕刻题材的同时,不断提升艺术涵养、提高审美格调,并对篆刻理论进行探索、总结。1992年7月,他出版了新中国第一部论述印钮的专著《印钮艺术》。
施宝霖的绘画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获奖,被广为收藏。但他从不以书画名家自居,而是将绘画的美学原理用到寿山石雕上,增加雕刻的绘画性,也让其作品具有如画美感,意境深远,韵味幽长。
寿山石文化推广者
施宝霖也是寿山石文化推广者。1987年,他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举办“施宝霖寿山石雕精品展”,展出自己20多年创作的100多件寿山石雕作品,让寿山石雕得到各界关注。
他整理前辈研究成果,先后出版了《潘主兰谈艺丛稿》《当代寿山石雕三大名家精品集粹》等书籍。
2009年,施宝霖在绍兴开办了免费开放的“施宝霖寿山石雕艺术馆”,展区面积800平方米,展出其创作的艺术精品300多件,让更多人了解寿山石雕艺术。
“金坚石寿,信今传后”,这是启功先生对施宝霖及其作品言简意赅的高度总结和评价。如今,耄耋之年的施宝霖仍在孜孜不倦地研究寿山石雕。
